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伙整理汇总了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中医操作考试知识点-艾灸的内容,帮助各位考生复习:
化脓灸(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变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用途。现在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操作办法:
①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需要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②艾炷的安放和点火:第一按需要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使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益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用途。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③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掉落,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洗,防止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进灸疮的正常透发,有益于提升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使用外科办法予以处置。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其办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病人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病人同意。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14大科目重点总结+技能评分手册
中医执业方剂歌诀大全篇!趣味记忆方剂学考试知识点!
完整!中医执业医师卫生法规14个考试知识点总结~
视频课程可购买医师实践技能特点无忧班(包括强化冲刺、实战模考、直播提升、考试前应试四大小班次)学习,其中实战模考阶段专门解说各站考试试题,模拟试题现场操作,整套特点无忧班价格低至480元,技能考试不过,下期免费重学,班次详细情况